TCP/IP四层模型:理论与实践的平衡
引言 上一篇我们学习了OSI七层模型,理解了网络分层的设计哲学。但实际工作中,我们更常听到的是: “这是个TCP/IP的问题” “HTTP运行在TCP之上” “IP地址是网络层的” 很少有人说"这是会话层的问题"或"表示层出错了"。 为什么?因为互联网实际使用的是TCP/IP四层模型,而不是OSI七层模型。 TCP/IP模型的诞生 历史背景 1969年:ARPANET诞生(互联网的前身) 1974年:TCP/IP协议诞生 1981年:TCP/IP正式分离为TCP和IP 1983年:ARPANET全面采用TCP/IP 1984年:OSI模型发布 时间线:TCP/IP先于OSI模型存在! 为什么TCP/IP胜出? 实践先行 TCP/IP先在ARPANET上实现 经过实际验证,稳定可靠 已经有大量应用基于TCP/IP 简洁实用 4层比7层简单 避免过度设计 工程实践优于理论完美 开放免费 TCP/IP协议是开放的 任何人都可以实现 OSI标准复杂且需要付费 TCP/IP四层模型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│ 应用层 (Application Layer) │ HTTP, FTP, DNS, SMTP 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│ 传输层 (Transport Layer) │ TCP, UDP 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│ 网络层 (Internet Layer) │ IP, ICMP, ARP 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│ 链路层 (Link Layer) │ Ethernet, WiFi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与OSI模型的对应关系 OSI七层 TCP/IP四层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应用层 ] 表示层 ] ───→ 应用层 会话层 ]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传输层 ───→ 传输层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网络层 ───→ 网络层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数据链路层] 物理层 ] ───→ 链路层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每层详解 1. 链路层(Link Layer) 职责:在直连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帧 ...